(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中新网广州3月30日电 (蔡敏婕 吴颐)“上火”是什么?人为什么会“上火”?《财富》全球科技论坛30日在广州举行,中医药现代化和未来发展成为关注点。暨南大学中医学院副院长、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何蓉蓉论坛举行期间发布“‘上火’生物医学基础与凉茶干预作用研究成果”。
“上火”是一个经常出现在大家生活中的词,它的症状包括“鼻子发干”“脸上出痘”“有口气”“眼睛发红”等。
何蓉蓉说,“上火”是传统中医理论的概念,在海外医学话语体系中并不适用,海外很难理解“什么是上火”,因此通过现代生物医学技术手段,阐明“上火”机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机体“上火”状态的准确认识。
“我们课题组以情志应激诱导‘疾病易感性’的独特视角切入,经过实验验证,定义了‘上火是广泛存在多种病理过程中的一种‘疾病易感态’。”何蓉蓉介绍道,喜怒忧思愁等不良情绪、熬夜以及食用辛辣或油炸食品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引起机体的“内热”状态,会显著增加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
岭南地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多雨潮湿,再加上广东人喜欢食煎炒的饮食习惯,很容易引发“上火”,先民为了除湿去热,适应环境,使用一些清热、泻火、解毒的草药,煲水饮用,创造出多式多样的“凉茶”配方。
何蓉蓉课题组创新性地建立了适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动物模型对该理论进行多维验证,发现了使用以“三花三草一叶”配方为代表的凉茶能通过多靶标协同,起到“下火”的作用。
上述相关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的期刊上,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3292个机构引用相关论文。此次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上火”提供了现代科学的国际化表达。
“此次的成果是通过15年来的系列研究得出,在此过程中涉及到临床调研和动物模型构建,它是一个比较广泛的综合性成果总结。”何蓉蓉说,中药要走向现代化,还需要不断加强中药基础研究。未来会在这些已有的发现上,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加强中医药防治疾病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