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突出规模大增 主动量化基金纷纷限购
2023-07-27 17:52:07 互联网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陈书玉


【资料图】

今年以来,主动量化基金规模迎来大幅增长,现已逼近千亿大关。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主动量化基金总规模达962.15亿元,较去年底增幅达32.3%。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只主动量化基金纷纷启动限购,关于量化投资的策略容量问题再度被讨论。此外,有投资人士指出,主动量化基金受到资金追捧的背后,是目前市场上对于分散持仓策略的看好。

主动量化基金

规模大增超三成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场225只主动量化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总规模达962.15亿元,这一数据相比去年末的727.3亿元,增长了234亿元,增幅达32.3%。

从具体的基金角度来看,上半年共有9只基金规模增长超10亿元。其中,国金量化精选A规模增长44.4亿元,居于榜首;国金量化多因子A规模增长40.31亿元,华夏智胜先锋A规模增长34.08亿元,浦银安盛量化多策略A、招商量化精选A、西部利得量化成长A、国金量化多策略A、广发百发大数据策略成长A、景顺长城量化小盘规模增长均超10亿元。

与此同时,上述基金上半年均取得正收益。其中,招商量化精选A上半年净值涨幅超17%,华夏智胜先锋A净值涨幅超15%,国金量化多因子A、国金量化精选A、西部利得量化成长A净值均涨超10%。

从基金经理角度来看,有3位量化基金经理在管规模二季度末首次突破百亿大关。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华夏基金孙蒙管理规模为125.43亿元,较2022年底的62.99亿元增长99%;西部利得基金的盛丰衍二季度末的管理规模为114.98亿元,较2022年底的73.65亿元增长56%;招商基金的王平管理规模为101.43亿元,较2022年底的69.76亿元增长45%。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权益市场风格轮动频繁,量化基金凭借分散化投资和严格的风险控制优势,走出了较为平滑的净值上升曲线。从相对收益角度而言,大部分公募量化基金在上半年都跑出了正的超额收益,投资者对量化产品配置价值的认可度在提高,也给基金产品带来了规模增长。

华夏智胜先锋基金经理孙蒙认为,今年市场处于震荡阶段,热点轮动相对较快,暂时没有出现持续的主线行情。量化投资整体行业、风格配置相对均衡,持股也相对分散,作为权益策略配置的一部分,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多只基金接连限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业绩和规模均实现增长的背景下,近期多只主动量化基金纷纷启动限购。

7月26日,华夏智胜新锐股票基金公告称,为保护现有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加强基金投资运作的稳定性,自2023年7月27日起对该基金的申购(含定期定额申购)及转换转入业务进行限制,限额为不超过50万元。

华夏智胜新锐股票基金是一只在今年7月7日刚刚成立的量化基金,基金经理为专注于量化投资的孙蒙,他同时管理华夏智胜价值成长A、华夏智胜先锋股票A等量化基金,而这两只基金也在近日宣布,自7月6日起限购50万元。

7月19日,招商量化精选基金公告,自2023年7月20日起对该基金暂停大额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业务的内容进行调整,如单日单个基金账户单笔或累计申请金额超过2万元,基金有权部分或全部拒绝。该基金此前已多次宣布下调限购额度,此前已自2023年7月3日起将限购金额从10万元下调至5万元。

此外,马芳管理的国金量化多因子、盛丰衍管理的西部利得量化价值一年持有、苏秉毅管理的大成景恒等也均处于限购状态。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许多量化投资策略存在容量限制,基金经理可能会在规模增长过快的时候选择限购,以控制规模在策略的合理容量内。

不过,也有基金经理表示,从量化分散投资的特点来说,较小的规模反倒不利于产品运作。国金量化多因子基金经理姚加红认为,量化公募属于低频,同时又是全A市场选股,有利于策略容量。

分散持仓策略被追捧

有投资人士指出,主动量化基金受到资金追捧的背后,是因为当前的市场上对于分散持仓策略的看好。

“过去通过深入研究重仓某一只股票的策略似乎在当前市场不太管用。”有基金经理指出,今年上半年,市场风格轮动较快,只有两大较为明显的热点主题:人工智能产业链和高息低估值国企股,但个股的表现也波动很大,很难通过集中投资去获取收益。

国金量化精选A在二季报中指出,该基金收益来源多样化、持仓分散度高,投资目标是获取相对持续和稳健的超额收益。

一位主动权益基金经理也表示,目前不太会重仓个股,策略是赛道相对集中、个股相对分散,以此来一定程度规避风险。

展望三季度,西部利得基金主动量化投资部总经理盛丰衍认为,影响A股的主要有三股力量:

第一是资本市场负债端变化。公募、私募、外资都是主要的资本市场资金来源,影响着市场的波动。其中公募、私募资金随着市场回暖,持有大票的基金或面临更大的赎回压力,主动权益类的新发公、私募基金中量化相关比重提升,这可能将推动小市值风格继续强势。外资的流入流出受中美利差影响较大,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这个因素是负面的,而2023年下半年则要乐观许多。

第二是上市公司二季报业绩以及三季报展望。每年4月至10月,上市公司盈利增速是A股行业配置的重要参考指标。

第三是经济的结构变化。能源安全、科技自强、内需消费、对外出口、地产托底都是重要的经济议题,而政策节奏上的轻重缓急对A股结构有很大影响,今年或以科技为主线。人工智能是显著改善人类生产力的革命性工具,和互联网变革相比只强不弱。今年这种工具的普及大幅加速,是人工智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元年。站在3年的维度,持续看好人工智能板块,整个行业有望从主题投资慢慢过渡到有业绩支撑的成长股投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