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人民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王连香)今日,国新办就“加强文物保护 传承中华文明”举行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
李群介绍,国家文物局努力推动我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
一是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始终像爱护生命一样保护好珍贵的文化遗产,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在文物保护、文物价值利用、流失文物的追索返还、打击文物犯罪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创建了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联合出台了《廊桥保护三年行动计划》,推进了像莫高窟、应县木塔、大足石刻等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并筹备开展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推进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等,特别是加强了黄河沿线9个省(区)30多万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进一步提升了黄河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对文物犯罪始终保持严打态势,自去年10月部署了新一轮打击防范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以来,共侦破文物犯罪案件700多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700多名,追缴文物11万多件。开展了文物行业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督促整改文物火灾隐患和问题1.6万多项。
二是深化文物考古研究。谋求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18个重大项目,组织实施了268项主动性考古项目,举办了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专题展览,推动中华文明历史研究不断引向深入。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整体打捞入坞,采用世界最先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展现了中国的文物科技创新能力。我国深海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南海深海发现大型古代沉船,工作人员在沉船遗址核心堆积区西南脚布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水下考古迈入深海考古新阶段。评定和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我国的考古遗址公园总数达到了55家。23个省(区、市)都实施了“先考古、后出让”的重要制度,北京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等基本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考古工作都提前稳步实施,路县古城、朔门古巷遗址成为城乡建设中文物保护新典范。
三是提升文物传播力影响力。现在到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当前的暑期、节假日,公众参观博物馆的需求激增,国家文物局着力建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目前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565家,免费开放率超过90%。国家文物局还推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成立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发布《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西安宣言》。加强文物鉴定体系建设和文物流通服务管理,推动研究适当扩大享受文物进口税收优惠的政策范围。举办了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活动,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寻古中国》等精品节目,与网信部门联合开展“盛世中华 何以中国”网上主题宣传,“何以文明”数字展览亮相联合国总部,文物传播影响力持续提升。
四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圆满完成,这项工程是从2018年到2022年的一项工程。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核定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达到3.6万多处,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了100万件/套。国立蒙藏学校等一批重要革命旧址完成保护修缮并已经对公众开放。联合开展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的社会教育功能。
五是加强文物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编制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意见,修订文物保护标准化管理办法,发布《“十四五”文物保护标准立项指南》,部署了七大重点领域的标准群建设。完成第八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遴选,全国文物科技基地已经达到40家。开展了“数字中轴”等17项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文化项目。推动云冈文化遗产保护和云冈学建设。
六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下力气解决文物保护力量“小马拉大车”问题,在中央编办、地方各级编制部门大力支持下,各级文物保护和考古机构编制持续增加,文物考古事业单位的职工野外工作津贴标准大幅提高,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升级为国家一类赛事。文物保护学科体系逐步完备,列入“考古学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的13家高等院校的考古学博士研究生指标增加57%,“文物”“文物科学与技术”等学位设置取得很大进展,文化遗产大学的筹备工作也在积极推进。